login
logo
新闻内容显示

放弃四五千月薪 西安三名大学生下乡种蘑菇

发布时间 2023-03-07


从城市到农村,三位大学生在积累金钱和企业管理的双重财富


每个劳动环节都要亲历亲为


大学生种蘑菇,乡亲们很好奇

  

为实现自我创业梦想,三名大学毕业生放弃月薪四五千元的高收入,从西安来到长安区杜曲街办小江村,承包土地种蘑菇。

现实操作还是出乎三位大学生的预料,做合格的现代农民比想象中要难得多。面对众人的不解和猜疑,三名大学生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农业项目,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和珍贵的人生经验。

三个大学生不做白领做农民

早晨七八点,秦岭脚下的长安区杜曲街办小江村寒风凛冽,田强、王斌、胡钢三个人全脱了外套,人手一把铁锨正翻倒种蘑菇的原料,干的是满头大汗。他们要赶到雇用的农民工下地之前,把一卡车的原料拌匀,没有一个粘块,保证下种蘑菇菌种的培养棒质量。田强说:自己的事情不敢有半点马虎,创业初期凡事更要亲历亲为。

三个年轻人都不过三十岁,村领导告诉记者,之前看过三人一大堆的证件,知道都是国家统招科班出身的大学生。“其实我们三个的专业没一个和农业沾边的”。田强家在西安市内,父母退休后,在家收房租。他自己2005年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,毕业后在广东做过三年的数控机床销售调试,每月工资平均四五千元,甚至更多。田强上大学时就有些“不安分”,一直想着毕业后自己创业,考虑其他行业周期长、投资大、收益不稳定,最后选择了农业项目。他说,农业项目短期就有收益,比如蘑菇,一两个月就有回报,而且国家还有相应的政策扶持。农副产品人人都要消费,销路是不用发愁的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,田强相中了菌类繁殖,但在杨凌农业示范区没有租到地。上个月,长安区杜曲街办得知后,向三人发出邀请,并承诺水电路和相关配套设施全部到位。王斌、胡钢两人也想自主创业,三个大学生一拍即合,共同承包了10个塑料大棚。

胡钢毕业于西安纺织学院,种蘑菇之前是广告公司的设计师;王斌去年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,专业是机械设计,他毕业后遭遇大学生普遍面临的找工作难问题,“靠别人不如靠自己,做职员不如当老板”,于是联合胡钢办起了送纯净水的水站,两个人既是老板,又是送水工。谈到收入,两人只笑不答,说,种蘑菇是他们想掘取的第二桶金。

怕父母责怪两套衣服打掩护

采访时,田强一直回避镜头,不住叮咛记者:“这事可不敢让我父母知道”。田强家在郊区农村,父母一心想让他上大学进城端“铁饭碗”。家里的耕地20年前被占用后,全村都划归到了高新区,田强一家成了城市居民,可田强硬是从城市走出来,到乡下当农民种起蘑菇。

“等有了好的经济效益,再给父母做思想工作”。来到乡下一个月,田强每天早出晚归,都要准备两套衣服。出门西装革履,背着公文包,开上自己的小货车,告诉父母跑业务送货,其实车厢里装着蘑菇菌种、肥料和农具。到了田间地头,马上换上工作服,像个地道的农民一样,脏活累活抢着干。傍晚回家前,田强脱下满是泥土的工装,再换上西装和锃亮的皮鞋。赶回家向父母报到后,偷偷洗澡洗衣服。田强说,不是自己认为大学生种蘑菇就丢了面子,只是怕父母想不通,出面阻拦。

田强和妻子是同学,两个人沟通很容易。田强妻子坦然地说,丈夫下乡种蘑菇,又不是搞啥歪门邪道,何况从事着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农业,自己没理由不支持。投资入股时,田强的爱人把家里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。她说,公公婆婆得知后责怪下来,就陪丈夫一起解释,解释不通,就和丈夫一起站直了让公婆训斥出出气。

胡钢家在商洛县城,王斌家在西安市内,两个人是地地道道的“城里娃”,都还没对象。家人最担心的是“哪个姑娘愿意跟你到农村当农民,在泥里水里整日地忙?”“现在赚钱要紧。男人就要有点事业心,我俩权当给以后找对象积攒竞争实力”。

说到做农民后生活的最大变化,三位大学生笑着说,一下子和同学、朋友断了联系,现在还不想让大家知道,怕引来误会,认为我们工作不力才改了行。蒙在鼓里的田强父母,现在不时责怪儿子:咋没了周末,也不带家人出去转转。

做农民比想象的要难多了

田强三人原计划要租30个大棚,但接触蘑菇种植后才知道,他们所学专业和这一项目毫不相干,加之初期创业,缺乏经验,最后决定先投资10万元“试试水”种植面积减少到了10个大棚,田强在三人里年龄最大,他考虑到,第一次起跑,跌跤是难免的,但不要摔的太严重,挫伤了年轻人创业的锐气。田强占有一半股份,他对农业项目的理解就是短平快,不会赚大钱,可即使失败,也赔不了多少钱。三人初次创业,首先要稳步发展。

来到距家二十公里以外的乡下,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,一个月过后,田强无限感慨:刚开始把一切想的很简单。在实际操作时,才发现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。田强和同事每天晚上都要上网查阅蘑菇种植的相关资料,他们发现,许多理论和技术员在实际运用中所说的并不一样。眼下正是他们所在的小江村蘑菇基地大规模建园时间,当地农民家里的活缠身,找帮工也显得困难了许多。田强他们不得不事事亲历亲为。田强苦笑着对记者说,这时候当地菇农就成了他们的指导老师,但菇农明显会在技术上有所保留,因为三个大学生的到来,让农民感到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
最近三人购买的菌株经检测表明“体质很弱”,会影响成菇生长。当天在回家的路上,三人没说一句话,目光相遇时,心里都明白,还是经验太欠缺,彼此都很压抑。一系列问题的相继出现,让三人感慨:做农民比想象的要难多了。现在他们一有时间就向当地菇农请教学习,晚上回家马上上网查阅资料。

大学专业其实没被浪费

三位大学生下乡当农民种蘑菇,让当地不少农民都感到不可思议,甚至还有农民把三位大学生当成了教育自己孩子的反面教材,告诫子女,上大学也要用功,否则就会和田强他们三个大学生一样落魄。

这样的误会和尴尬让三人经常苦笑两难。面对大家的闲言碎语,三位大学生理解为人各有志,他们想用事实说话,用自己的成功表明,当今社会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田强告诉记者,现在种蘑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确实和大学课堂上的专业课没有联系,但大学校园是社会的浓缩,知识是相通的,四年大学所学的知识武装了自己的头脑,更开放了自己的思维。这里农民没有想到的,他们三个大学生就能想到。特别是他们每天从网络上获取的蘑菇种植新科技,让当地农民都感到很新奇。每有菇农经过三位大学生承包的大棚,都会伸进脑袋问两句:现在时兴啥新技术?或为自家蘑菇遇到的疑难杂症在网络上寻求灵丹妙药。

对未来满怀信心

田强、王斌、胡钢三人规划他们的蘑菇基地时,各个满怀信心,来到乡下,创业一月,技术匮乏、资金不足两大问题就凸显出来。

田强很认真地对记者说,这次准备不足,急于开工,有些仓促。但他对投资农业明显铁了心,他说,除了和当地农民一起种植平菇,还要率先发展鸡腿菇。蘑菇地里养蚯蚓,蚯蚓又是土鸡的上等饲料,也是中药市场的紧俏货。除了种蘑菇,田强和他的两个合作伙伴还有办养鸡场和猪场的设想。种植蘑菇搞工厂化操作,发展连锁经营,全部产品搞批发。生产成本大大降低,收益却能增加二十倍。这在田强他们看来,是当地农民想不到的。搞菌种繁殖也是田强和他的伙伴们的下一步计划,他说,他们大学生的学识有着竞争优势。

长安区小江村发展蘑菇种植已有三十年的历史,已经成为西安乃至周边城市的主要供货地。村领导告诉记者,大学生的到来让村民感到些许压力。从当年全村家家户户种蘑菇,到现在部分农民显身手,总结经验可以得知,在任何区域发展,以后都要依靠科技,需要知识型人才来操控,科学管理;那些勤于学习,勇于农业创新的真正热爱农业,相信农业美好前景的农民,才会成为最后的大赢家。农民的孩子以后不一定必须到城市才能发挥聪明才智,在农村一样有展示自我的舞台,只是他们应该加大农业科技含量,降低农业劳动强度,提高农业效益,这样不但能消除大众对农民职业的歧视,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体现。

来源: 三秦都市报 文/图 马斌雨 张锋 本报记者 孙涛

 

相关内容
 
 
标尺
图片动画
二维码

 

 

电话:17323853971  13212511088   13996579708  地址:重庆市万州区郭村镇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
版权所有:重庆市应专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重庆市智明科技有限公司